协会要闻

第六届红叶季暨第四届广东乡村振兴 故事征文大赛颁奖典礼在穗举行

金秋送爽,红叶寄情。20251025日上午,第六届红叶季暨第四届广东乡村振兴故事征文大赛颁奖典礼在广州市帽峰山森林公园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广东省出版集团指导,广东省文化学会、广东省乡村发展协会、帽峰山森林公园、羊城晚报社、广东教育出版社、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广东电影家协会、广东视窗、中共韶关市武江区委宣传部、广东雪印集团、广东省文化学会乡村振兴研究院联合主办。

典礼在帽峰山少年醒狮队的精彩表演中拉开帷幕。羊城晚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孙璇、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市管)一级调研员詹宇扬;广东省文化学会会长、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周建平博士,广东视窗总编辑林琳,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黄舒媞以及获奖代表和媒体记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融汇文化盛宴与乡村振兴成果的重要时刻。

嘉宾致辞:以笔为媒,记录时代新貌

大赛主办方代表、广东省文化学会会长周建平博士介绍了本届征文大赛的开展情况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现了社会各界对讲好广东乡村振兴故事的广泛支持与积极参与。本届征文来稿踊跃,佳作纷呈,作品覆盖地域广、视角多元、情感真挚,生动勾勒出一幅全国上下同心协力推进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整体而言,呈现出以下几大亮点:

格局宏大,彰显榜样力量。特别荣誉奖获得者陈开枝的作品《学习文秀精神,培养更多有为青年》聚焦精神传承;郭小东教授深耕地方文化,以《英歌》系列著作展现了文化振兴的磅礴力量;吴树兰同志的《日记》系列和廖达先生的《广东雪印集团山蕉知青文化研学系列成果》,则分别从一线实践与产业融合角度,诠释了“贡献”二字的千钧重量。他们的作品,是经验与智慧的结晶,更是激励后来者的精神灯塔。

叙事鲜活,扎根乡村沃土。大海的《一线驻村手记:厚土 乡情》《大山里的“拼命山娘”》,袁瑰秋的《深爱这乡土——黎川“老班长警务队”的故事》,郭炫毅的《00后青干:从泥泞小径到治理蓝图的知行探索》,徐朝阳的《老支书圆梦新渔村》、李芳琪《青石阶前碧水湾——大学生“百千万工程”调研记》,张钰婧的《关于广西河池巴马瑶族自治县油茶产业发展状况的社会调查报告》、张伟超《藏在茶香里的光明路》、陈家麦《红遍中国的故事发生地——洞头岛走笔》,李芳琪的《青石阶前碧水湾——大学生“百千万工程”调研记》,黄佩映的《老界碑旁晒光伏:四会罗源振兴记》、伍庆松《篾骨镂云铸麟韵,纸衣叠彩焕新辉----一个“95后”与他的麒麟江湖》等获奖作品充满泥土气息,用真挚笔触记录乡村振兴一线的奋斗足迹,展现了生动的实践画卷。

视角创新,体现多元参与。大、中、小学师生踊跃参与,小学生作品《“荒地”变成“幸福场”》以童真视角观察家乡巨变;黄美娟的《爱作梦之弦韵谱乡教章——一所乡村寄宿制学校的成长与蜕变》,林博的《数字经济赋能河南农业企业高质发展的路径探讨》,刘洁琳、陈静、薛咏心、陈超越的《语润竹业兴乡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赋能信宜竹编商业价值开发研究》,肖绮雯的《畲韵新声”——微综艺里的非遗传承实践》、李天锐《“银信载魂,青春传声”—侨批家国叙事的文本分析与融媒体传播路径实践创新研究报告》、张钰婧《关于广西河池巴马瑶族自治县油茶产业发展状况的社会调查报告》等最佳调研奖作品关注乡村教育、特殊群体等议题,展现深切人文关怀。

学理支撑,探索振兴路径。肖瓛瓛的《把乡村孩子的教育植根于乡村振兴的土壤上——国家资助与助学贷款政策对乡村教育影响的调研报告》,周欣彤的《社会变迁知觉视域下乡镇居民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的作用研究--以湛江市遂城镇为例》,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的《数字赋能非遗,鹤舞振兴乡村——国家级非遗“三灶鹤舞”在新时代的活态传承调研报告》、陈俊好《蜜乡剪影》,孙凤山《“小伞”撑起致富大道——来自成都市大邑县羊肚菌产业的“五气”报告》等最佳调研奖与最佳课题奖作品将学术理论与田间实践紧密结合,“数字经济赋能农业”“数字赋能非遗”等研究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颁奖仪式:荣誉揭晓,彰显文学力量

本届大赛共收到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投稿5000余份,最终70件作品脱颖而出,荣获各类奖项。

全国扶贫状元、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广州市政协原主席陈开枝的作品《学习文秀精神,培养更多有为青年》荣获特别荣誉奖。郭小东教授的《中国潮阳英歌》《英歌36》,全国劳动模范、脱贫攻坚奖获得者吴树兰的《驻村日记》《进山日记》,以及廖达的《广东雪印集团山蕉知青文化研学系列成果》获得突出贡献奖。

成人组一等奖由大海(中山)的《一线驻村手记:厚土 乡情》和袁瑰秋(广东公安文联)的《深爱这乡土——黎川“老长官警务队”的故事》摘得;中学生组一等奖获奖作品为杨彦童(广州市南沙第一中学)的《红荔飘香颂党恩》和刘凌硕(深圳市光明区实验学校)的《碰撞》;小学生组一等奖则由易明毅(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的《“荒地”变成“幸福场”——走进爸爸参与建设的韶关岩前村》和杨妍熙(吴川市覃巴镇第三小学)的《乡村振兴的“幸福魔法”》获得。

此外,郝鹏飞的《海红飘香》等10件作品获最佳纪实奖;肖瓛瓛的《把乡村孩子的教育植根于乡村振兴的土壤上——国家资助与助学贷款政策对乡村教育影响的调研报告》等10件作品获最佳调研奖;林博的《数字经济赋能河南农业企业高质发展的路径探讨》等10件作品获最佳课题奖。

突出贡献奖获得者郭小东教授发表了获奖感言。一等奖获奖代表“大海”分享了创作历程,用真挚的语言表达了对乡村的深厚情感与细致观察,其动人故事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生动注脚。

文艺汇演与新程启航

颁奖典礼穿插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著名歌唱家林素纯演唱的《幸福中国一起走》、青年歌唱家林湘凯的《我和我的祖国》、歌唱家陈艳的《春天的故事》,以及胡靖婕的舞蹈《春述》《掬水月在手》,朝天小学的诗朗诵《春》、帽峰山武术表演、音悦合唱团的《祖国不会忘记》《永远跟党走》等节目,一次次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生动展现了乡村文化的活力与魅力。活动现场还展示了独具特色的帽峰山文创产品,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成果。

典礼的压轴环节是第五届“乡村振兴故事征文大赛”的启动仪式。在激昂的鼓声与欢腾的醒狮表演中,帽峰山森林公园领导宣布新一届大赛正式启动。与会嘉宾共同见证了这一承前启后的重要时刻,标志着书写南粤乡村新故事的征程再度启航。

本届活动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成功打造了一场集文学表彰、文化展演、产业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盛会,为广东乡村振兴事业注入了强劲的文化动力。(通讯员何媒)

周建平介绍活动情况

孙璇(左三)为郭小东(中)颁发突出贡献奖

一等奖作者(右)赠送获奖作品《一线驻村手记:厚土乡情》

第五届广东省“乡村振兴故事征文大赛”启动仪式